53 破枪
53 破枪
大伙在托比的指导下激动地一一在火枪里装上了子弹,汪鼎杰第一个端起了枪,瞄准50米外芦苇荡中的一只海鸥开了火。
砰地一声暴响之后,枪口冒出了一大团白色烟雾,海鸥倒是不见了,不过不是被打中了,是被巨大的枪声吓得飞走了。
“什么破枪,垃圾!”
后坐力这么大,打完一枪还要用通条伸进去把枪管里面的火药残渣清理干净,然后再从枪口装进子弹,用通条轻轻捣紧,实在是费事。
最关键的是准头还特别差,比弩枪差得远了。汪鼎杰和队员们能够用弩枪在这个距离上准确射中一只田鼠。
大学军训时玩过六五式半自动步枪的汪鼎杰对这种落后的火枪顿时索然无味,倒是没见过世面的队员们兴致勃勃地在托比的指导下玩得很嗨。
每个队员手里都被纸壳弹筒外面的油脂弄得油腻腻,只有经验丰富的托比提前准备了手套,很是得意。
“这算什么事儿,大老远就给我捎了这么几根破枪?”汪鼎杰回到公司后就去找方华源算账抱怨。
“老大,没给你弄些火绳枪回来你就知足吧,这已经是我能弄到的最先进火枪了。”方华源一脸苦笑,“等我有时间了,再帮你们设计一款后膛枪吧。”
“等你有时间?那得等到猴年马月才有时间?”
“鼎杰,你别急嘛,我们现在基础太差,根本不具备制造后世后膛枪的条件。首先,制作后膛枪枪管,需要试制高强度钢材和高精度加工车床,其次,后膛枪子弹使用**火药和黄铜弹壳。生产**需要研制一整套化学装置,还需要找到生产硝酸的原料,黄铜弹壳需要研发一次性加工成型设备。最后,研发炸药和后膛枪需要选在偏僻的地方进行爆炸和射击试验,还不能给朝廷的耳目发现了,否则会给公司带来很多麻烦。”
“是啊,鼎杰,这燧发火枪好歹比清军用的火铳强多了。清军现在使用的火铳,子弹和火药还是分开装,另外是使用火绳点燃火药,平均2、3分钟才能发射一次。”胡澄涵当起了和事佬,“给华源一点时间,毕竟太平军打过来还得好几年呢。”
“华源说的我都明白,饭要一口一口吃,急不得。”汪鼎杰也很体谅方华源,这么大一个摊子,技术上的事情都靠他一个撑着,确实忙不过来,“我的意思嘛,咱们得早点准备起来,不能等到需要用武器的时候傻了眼。”
“放心吧,保证不会耽误你的大事。我现在得抓紧时间把工业基础打打好,多培训一些熟练的技工出来。”
“对,磨刀不误砍柴工!”
“话说洪秀全怎么不早点打过来?”汪鼎杰早就耐不住寂寞了。
“我倒是不希望他们来的太快。”胡澄涵笑着说道,“到时候你是爽了,可是其他的可就全乱套了。我们的银子还没赚够呢。”
“你个财迷!”汪鼎杰鄙视道。
“我们将来要拉队伍,粮草、装备、军饷都得花钱,那可是个无底洞,现在赚多少钱都不嫌多。趁现在太平多赚点没错。”
“得,你全占理,我说不过你,行了吧。”汪鼎杰赶紧举手告饶。
纺织厂成功投产后,方华源一头扎进了公司为他建的实验室。
这是一个坐落在洋泾帮大院后面的高墙大院,这里戒备森严,由一队10人的护卫队员日夜防守,没有方华源的许可,任何人不得进入。
方华源手里有了《大英百科全书》、其他从英国能买到的专业书籍,以及全套的实验室设备器材,信心满满,现在无非是决定先研发生产什么,后生产什么的问题。
“还是以前的思路,什么产品在目前条件下既容易生产,利润又高,那就生产什么。”胡澄涵说道
“按照我们的技术条件,有这样几件东西是相对容易生产出来的:水泥、玻璃、肥皂、自行车、三轮车。”方华源信心满满。
“水泥配方在我出国以前就已经掌握了,而且已经小规模地在使用。不过我觉得目前的建筑主要还是砖木结构,石灰就够用了,对水泥需求还不大。”
“肥皂的市场需求符合我们的定位,只有土豪才用得起。”
“为什么?”汪鼎杰插嘴问道。
“现在的肥皂是小作坊通过草木灰和动物脂肪混合在一起调制出来的,而且质量很不稳定,只有非常有经验的工匠才能造得出来,所以价格自然就很高了。”
“那怎样才能大规模生产?”
“肥皂大规模生产的瓶颈在于纯碱,而纯碱必须在发电机取得突破之后才能通过电解食盐水大量获得。”
“那么玻璃呢?”
“玻璃的市场需求应该很大,目前市场上用的玻璃都是从欧洲运来,成本极高。如果能够生产出来,一定也是一件吸金利器。每个人家中都能用得上,还可以把玻璃装在马车上,提升马车品位。”
“我在伦敦时考察过了,西方国家还没有掌握平板玻璃的制造工艺。但是和生产肥皂一样,大规模生产玻璃的也需要大量的纯碱。”
“看来当务之急是把大功率的发电机给弄出来。”胡澄涵说道。
“嗯,这个倒是不难。”
“那还不结了吗,先研发发电机,掌握电解食盐水生产纯碱的技术,然后大规模生产玻璃和肥皂。在这之前,可以把肥皂厂和玻璃厂建起来,暂且按照传统的方法获取纯碱。”
“华源,真是辛苦你了。”汪鼎杰发自内心地说道。
“做这些事情很有趣,不觉得辛苦。”方华源憨厚地笑道。
“对啊,华源,什么时候能给马车、自行车的车轮套上轮胎?”
“橡胶的生产工艺也不复杂,几年前就有个美国人发明了硫化橡胶的工艺,只要能获得生胶,我就能生产出来橡胶轮胎来。”
“太好了,如果能在马车上装上轮胎,一辆马车又能多卖好多银子。接下来就可以开发三轮车和自行车了。对了,我的印象里,生胶是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这些地方的橡胶树上生产吧?”
“是,橡胶树最适合在常年温暖湿润的气候里成长。我记得我们那时候,我国的海南岛和云南的西双版纳就有很多橡胶园。”
“我也有印象。看来得想办法去海南岛开种植园种植橡胶树了。”
“老胡,没那么简单。”方华源皱着眉头说道,“我以前听老师说,橡胶树最早生长在南美的亚马逊丛林,后来欧洲殖民者偷偷将橡胶树的种子带了出来,之后才在东南亚的海岛上大规模种植。可是我伦敦回来,经过东南亚那些国家停靠时,特意打听了关于橡胶树的消息,没有一个人听说过这玩意。”
“也就是说,目前欧洲国家还没有发现橡胶的战略价值,还没动移植橡胶树的脑筋?”
“也不见得。”
“为何这么说?”
“以前听化学老师说过,那些南美土著把橡胶当作国宝,不允许任何人将其带出国境。我想,很可能是欧洲人还未能成功地将橡胶树从亚马逊丛林里带出来。”
“那太好了,我们可以先下手,设法从南美弄来橡胶树的种子,在适合橡胶树生长的地方,比如海南岛,开辟橡胶种植园。”
“这件事就交给我了。”汪鼎杰兴奋地说道,“我去组建一支远洋船队,前往巴西偷橡胶树。”
“我坚决反对!”
汪鼎杰没想到胡澄涵会出言坚决反对,顿时愣住了。
“这里到巴西,路途太遥远,况且还要深入亚马逊丛林与那里的土著打交道,从他们眼皮子底下偷走橡胶树的种子,太危险。上次让华源去英国,我成天担惊受怕。这次说什么也不会让你去那么远冒险。”
“我也反对。”方华源附和道,“上次洪掌柜窃取公司炼钢机密,还有安清帮暗算我们,说明上海滩上已经有很多人盯着我们大东亚公司。鼎杰得在这里镇住场子,谁知道会发生其他什么事情。”
“唉。行行行,你们两位说了算。”汪鼎杰郁闷不已,“这也不行,那也不行,再这样下去,我和弟兄们都快憋死了。”
“养兵千日用兵一时嘛。”胡澄涵笑呵呵地安慰道,“我们将来可都全指着你呢。”
“那橡胶的事情怎么办?”
“还有橡胶草可以提炼出橡胶来。”方华源笑道。
“橡胶草是什么鬼?”
